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废旧锂电池回收成新能源产业价值新蓝海

#行业资讯 ·2025-09-09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在此背景下,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不仅成为破解环保难题的关键举措,更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成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价值增长的新引擎。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构建全链条管理框架
2025 年伊始,国家层面持续加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支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而工业和信息化部于 2024 年 12 月修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 年本)》更是提高了技术门槛,将冶炼过程锂回收率的技术指标由不低于 85% 提高至不低于 90%,新增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 98% 等要求,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
地方层面亦积极响应,四川省成都市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规模回收和梯次利用,安徽省提出到 2027 年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群,重庆市则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目前,我国已建立超过 1 万个回收服务网点,形成以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为主体的回收模式,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环保与资源效益凸显 破解双重产业痛点
废旧锂电池回收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方面的双重价值日益凸显。传统锂电池回收面临湿法工艺试剂消耗量大、火法熔炼锂易挥发损失等问题,而创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这一局面。江西理工大学 "锂想绿行" 团队研发的短流程绿色回收技术体系,通过 "废废协同" 理念,将锂的选择性浸出率提升至 97% 以上,同时将提锂成本降低约 20%。在处理磷酸铁锂电池过程中,该团队创新性地将废弃铅酸电池回收产生的废铅膏与之协同熔炼,实现锂回收率 96%、铅回收率 98%,固硫率更是达到 99%,显著降低了二次污染风险。
资源循环利用效益同样显著。某大型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引入先进回收设备后,每年可回收钴约 200 吨,锂 150 吨,镍 100 吨,原材料成本降低了约 30%。这种 "城市矿山" 模式不仅缓解了我国对进口锂、钴等稀缺资源的依赖,更通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据测算,2025 年中国动力电池实际回收量将超 50 万吨,综合利用量达 41.6 万吨,有效减少了重金属污染和碳排放。
企业价值多维提升 开辟增长新路径
对于企业而言,废旧锂电池回收业务正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力来源。上市公司格林美 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营收达 78.87 亿元,毛利率 26.42%,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 2.24 万吨,同比增长 37%,凸显了回收业务的强劲增长潜力。
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化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锌锂绿动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超临界 CO₂萃取技术与溶剂热合成工艺,将电解液处理成本降至 310 元 / 吨,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55.7%,单吨负极材料生产成本降幅达 26.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一步法正极再生方案,使正极材料成本降低 38.3% 至 73.6%,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这些技术突破不仅缩短了投资回收期,更使回收业务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与此同时,回收业务还有助于企业提升 ESG 表现,增强品牌美誉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企业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碳足迹,获得碳积分交易收益。以锌锂绿动年产 200 吨的中试线为例,其年碳积分交易收益超 800 万元,成为企业新的收入来源。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市场前景广阔
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山东科技大学 "锂想生活" 科创团队研发的一体化回收技术,使废旧锂电池浮选分离效率提高 35%,金属靶向浸出率提高 26%,每吨处理成本降低 6000 元。绿捷环保的全密封氮气保护系统,在无氧环境下对锂电池进行带电破碎,既避免了传统预处理放电的复杂流程,又杜绝了爆炸风险,为行业树立了安全环保新标杆。
在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废旧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 年中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产值将达 671 亿元,到 2028 年将超过 2800 亿元,2030 年更是有望突破 1400 亿元大关。随着退役电池数量的激增和回收技术的不断成熟,废旧锂电池回收正从必要的环保举措,转变为新能源产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的新机遇。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拥有技术优势、资金实力和完善回收网络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废旧锂电池回收不仅解决了环保与资源问题,更在产业升级中重塑着企业价值,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标签:

专业技术团队 提供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

如有任何疑问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2011-2024 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赣ICP备13007628号